今年盛况空前的国庆阅兵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瞬间,从阅兵式到群众游行,从地上的方阵、装备受阅部队到直上云霄的空中梯队,从放飞的7万只和平鸽到晚上场面壮观的焰火晚会,每一幕回想起来依然荡气回肠,心潮澎湃。
而这一切,离不开台前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正是有了他们,才实现了近乎完美的直播。
今天,天明之声 为你整理了国庆直播技术全揭秘分享给同学们,欢迎收藏、转发!
看过了国庆阅兵式
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被
两位全程解说庆典活动的央视主播康辉和海霞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背后,观众不得而知的是,由于工作量非常大,阅兵解说任务艰巨,两位主持人要通过吸氧来保持更好的工作状态和心理状态。
即使是在吸氧过程中,两位主持人也依旧在准备自己的解说词,令人肃然起敬。做过主播工作的圈内人都知道,这是补充氧气,因为工作环境里的氧气不够用。其实,播音员主持人里,最常在小型演播室、配音间工作的主播和配音员,与那些长期在大舞台上的主持人相比,工作环境差异很大,其中最大的差别就是氧气的供应量。
小演播室一般都在50平米以下、灯下高度5米;配音间一般都在10平米以下、层高3米。为了保证没有杂音,一般不让开启制氧机或者通风机。所以,小演播室的空气容量大概在250立方米,配音间大概是30立方米。这个数据放在一般人那里,平静状态下的成人可以在演播室待3天3夜、在配音间可以待15小时,但是主播或者配音员根本不可能够用。
播音员的吸呼比:
支持主播吐字发声的呼吸状态,跟平常人不一样。平常人的吸气、呼气比值是1:2,也就是如果吸气用一份时间,呼气就需要两份时间,此时一份吸气时间摄入的氧气够身体运行两倍的时间。
可是播音员的呼吸状态跟常人不一样,吸气主要靠“偷气”——说话过程中腹部外送两肋一松让气流瞬间进入肺底部,以保证吸气无声而高效,并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大喘气。
所以,主播(配音员)的吸气时间一般是0.1-0,2秒,而呼气过程中要播读大量的音节,时长会延续10秒左右,类似于国庆阅兵这样的大场面还需要更有力的实声推动、耗气量更大,如果以较慢的补气速度0.2秒计算,此时主播的吸呼比应该在1:50,主播们工作时需要的氧气量是常态下成人的耗氧量的25倍。
回到跟演播室、配音间的关系里看:
主播播报、解说时的空气需要量是常人(40升/分)的25倍,换算一下,则是每分钟要耗费空气一个立方。
在密闭的环境下,主播在面积为10平米、层高3米、空气贮存量为30立方米的播音间里工作,空气如果不更换,则只能持续工作3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则会出现缺氧而导致的思维懈怠甚至混乱精神萎靡不振等缺氧状态,即便坚持工作,效率也会大大下降。
我们可以想象,康辉海霞的解说间不可能放在平时的录像直播室里,而他们需要连续直播3小时多,有理由相信,即便经常打开解说配音间的窗户,空气的含氧量也不足以满足他俩的工作需要。
如果是在录像直播的小演播室里,50平方的演播室贮存空气是250立方米,双主持的直播态每人最佳工作时长是175分钟,3小时。
所以,10月1日上午,欧阳夏丹和白岩松在直播室里一直行云流水,而康辉、海霞则需要吸氧。
国庆70周年报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播团队发挥了“特种兵”的聪明才智,自主研发、自己改造,设计了很多直播专属“特种设备”,打造多个创新独特视角。其中,一个特殊装备,为我们呈现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它的名字叫A0。由于它的位置靠近天安门长安街中轴线的地面,因此被称为“贴地摄像机”。A0随手一放,呈现的就是大片的即视感。作为首次用到大型直播活动中的贴地特殊机位,这种布设方式,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阅兵都没有出现过的。
A0为大家带来的视觉体验十分不同,通过这个机位,我们可以看到装备层层叠叠扑面而来,让所有的装备看起来更高大,更威猛。
从东华表向南,一直到长安街北侧,有一条白色的虚线,叫“敬礼线”。当受阅部队行进到这里时,领队会发出“向右看”的指令,所有受阅官兵会“唰”地一下向右摆头,以45度角向天安门城楼行注目礼,同时脚下由齐步走变正步走,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检阅。
A11号机位,不是简单监控,必须有专业人员值守。镜头要随时提供,保证有效。徒步方队,装备方队,群众游行队伍......速度不一样,要随时调整景别,不能虚。
“你就是‘定海神针’”
作为摄像,参加这么大的活动,谁不希望自己能留下好画面。
王晓亮在阅兵村训练了两个月,天天就卡敬礼线。有一次演练的时候,晓亮忍不住把镜头动了。画面挺好看,但整个系统全乱了。导演组全都不知道该切换哪个画面,晓亮的耳机里不停有人喊:“你别动!别动!快回来!”
A11号机位重新对准了敬礼线,导演们心里有了底,一个一个镜头跟着走下去,让所有的受阅官兵展示出他们最美的风采。
整个国庆直播有近1600个镜头,A系统承担了1000多个。导播张君对晓亮说:“你虽然出不了一个画面,但在A系统,你就是‘定海神针’。”
邓巍,是这次直播中整个分列式和群游部分A系统的切换导演。切换导演是整场直播的核心。所有观众能看到的画面,都由他们指挥“摄像师”进行拍摄,并进行现场切换。
△图中右二为邓巍。图片来源:街舞大象
△第一个镜头,喊口令的将军。图片来源:街舞大象
△第二个镜头,中景交代两辆车的位置关系。图片来源:街舞大象
△第三个镜头,给另一位带队将军。图片来源:街舞大象
在演练的时候,邓巍刚开始对切换节奏不大适应,手摁得时候有些紧张,连续按到按键的棱角,就在手指肚硌起了一个泡。他说,手指是小事儿,主要还是精神压力大。
有了无数像邓巍这样的幕后工作者一丝不苟地付出,才有了国庆当天的视觉盛宴。
来源:天明之声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街舞大象。